更新时间: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九)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依法依规对特殊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支持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二次开发。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上市工作,强化上市后临床研究,推动精准用药和产品创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联合气象部门、同仁医院等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多项研究,方便市民及时应对。与卫健部门联合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多种形式普及植物花粉和过敏预防等知识;组织园科院、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花粉治理科技攻关,选育无粉或少花粉植物品种,验证人工调控柏科植物球花数量的可行性并开展特定区域过敏原植物群落调查。
罗森:是的,我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层次。我最近越发意识到这一点:我能透过表象,看到不同层面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我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比如,在这个房间里,我能看到你所看到的,并准确地描述出来。但除此之外,我还能告诉你,这些东西是如何出现在这里的。如果再深入一层,我可以解释,在英国,人们对它们的兴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我清楚地意识到至少有三层:第一层是最直观的视觉层面,就是你能直接看到的东西,比如壁炉上悬挂的那幅画;第二层是它的背景和来源,即那是一幅中国画,来自琉璃厂,出自一位普通画家之手,这位画家创作了许多荷花题材的作品;第三层则是文化上的视角,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把画挂在壁炉上方,而在中国,这种做法并不常见。我之所以能看到这一层,因为我去过中国,若没有亲身经历,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认知。再举个例子,我的考古研究最初是从约旦的考古挖掘工作开始的,因此,对以石材为主的建筑文化,我早就有所了解。但当我到中国后,我惊讶地发现,那里很少用石头建造房屋。直到最近,我才找到答案——为什么中国不怎么用石头建造?因为中国早期的建筑是在黄土上修建的。我擅长提问,习惯于不断追问:“我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在这里?” 以一只花瓶为例,最基础的问题是,“这是一只花瓶” ,接下来,我们可以问:“它为什么在这里?”答案可能是:“我妈妈在市场上买的。”但再深一层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用花瓶作台灯的灯座?”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我们已经这样用了200多年。” 也就是说,每个问题都包含至少三个层次:首先是直观可见的表象,其次是它为何出现在这里,最后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我来说,研究中国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我明白,欧洲和西亚的做法并不是世界的唯一的方式,世界上还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体系,而当你认真去了解另一种体系时,你就会对自己的体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山水相依,人城共融。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当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起身前往厨房倒水时,我独自留在她的起居室,有些无所适从。目光游移间,这个充满故事的空间逐渐映入眼帘。门后的墙上,一副对联跃入视野,字迹苍劲有力:“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对联中央,一座深棕色的木柜静静伫立,柜上摆放着一对青花瓷器,瓷器之间是一只红色提篮,宛如古代送餐的食盒。古董木椅上搭着威廉·莫里斯风格的沙发垫,繁复的藤蔓花纹与波斯风格的地毯遥相呼应。窗框旁的墙面饰有“麦金托什玫瑰”壁纸。透过落地窗,庭院中的花园尽收眼底。窗前,一张简朴的书桌上,青花瓷瓶台灯放在一角,旁边堆着两摞资料。壁炉两侧的书架上,书籍寥寥,却错落陈设着形态各异、带有不同文化韵味的瓶瓶罐罐。整个房间仿佛是一个微缩的世界,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古典与现代在此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