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病理学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谷伯起逝世,享年96岁

4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原病理解剖教研室副主任谷伯起,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9日7时22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6岁。

谷伯起 本文图均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微信公众号 图

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谷伯起(1928.12.3-2025.3.29)生于医学世家,其父谷镜汧教授是我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上海医学院一级教授暨病理学系创始人。在家庭熏陶下,谷伯起自幼立志医学报国,毕生致力于病理学事业,尤其在心血管病理和克山病研究领域贡献卓著,成就斐然。

1946年,谷伯起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医学院,承继家学专攻病理学。1951年毕业后赴广州中山医学院参加首届病理高师班深造。1953年至1979年间,他任教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1978年晋升副教授并获校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他调任上海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1982年起任教研室副主任,1989年晋升教授。其间,他积极参与学术建设,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病理学会会员,1986年受聘为《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自二十世纪50年代起,谷伯起即投身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克山病病理研究。他带领团队发表系列论文20余篇,首次系统阐明克山病的病理特征与发病机制,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979年卫生部优秀科技成果奖、1983年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为我国克山病防治工作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二十世纪80年代后,他深耕心血管病理学领域,参与编撰《心肌梗塞》《微循环与临床》等权威著作,独撰《国际心脏病学》克山病章节,1992年主编的《心血管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更成为该领域经典教材。

谷伯起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其授课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在1980年至1989年间,他亲自完成成人尸检137例,居教研室首位,以严谨作风践行病理医师职责,198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教学成果个人优秀奖。先后执教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病理学骨干人才。

  • 关税壁垒遮蔽全球经济复苏曙光
  • 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全面征收关税
  • A500ETF基金(512050)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65.2%,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赫然在列!业绩兑现方向或成为牛市主线
  • 提质迎全运,广州打造17个精致街区
  • 新茶饮行业破局样本:产品、供应链与数字化 茶百道2024财报里的“三驾马车”
  • 有哪些监督约束措施来确保安责险制度落地落实?两部门答问
  • 车辆发生事故后为什么会起火?小米官方回应五大疑问
  • 消费贷利率 不是越低越好
  • 国内药品也可直供邮轮了,首批药品补给至爱达·魔都号
  • 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救出8人
  • 中国海警局发布环台岛执法管控主题视频《净海》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正式亮相:以竹简为设计灵感,展品首秀月壤样本
  • 为加快地震救援和重建,缅甸军方宣布临时停火10天
  • 张小泉集团及法人被执行31.3亿,债务危机拖垮老字号
  • 长三角铁路今天预计发送310万人次,多地午后将迎首波出行高峰
  • 关键词: